你的原生家庭幸福吗?
最近,由赵薇发起的女性独白剧 《听见她说》第二期《许愿》让“原生家庭”话题再度被热议。
原生家庭其实是一个社会概念,指自己出生和从小成长的家庭。
美国著名“家庭治疗大师”萨提亚认为,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这种联系对一个人的性格塑造、自我意识的形成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及婚恋观都有着重要影响。
PART1 “我想回到26年前,‘杀死’自己”
《许愿》剧中女主角小雨,在26岁生日前夜录了一段给妈妈袒露心声的视频。
她许下的生日愿望是,想回到26年前,“杀死”自己,她不想活着,因为活着只剩下折磨和痛苦。
到底是什么,让一个年轻女孩在生日这天竟许下想要结束生命的心愿?
在孕期经历丈夫出轨的小雨妈妈,把女儿当成自己的情绪容器,把内心对丈夫的所有恨意和负面情绪,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可控及焦虑,全部强加在女儿身上。
对年幼的孩子来说,父母就是自己的天与地,他们从父母对自己的回应里来认识自己和世界。
一直承受妈妈所有情绪的小雨,从小就学会讨好妈妈,妈妈把她当成救命稻草当成自己的全世界,可怜的小雨,一直很自责,觉得是自己给妈妈带来厄运,童年的阴影就像噩梦一样,一直出现在她的脑子里挥散不去。
她,没有朋友,不敢恋爱,不敢享受人生,不敢成为自己,甚至想要,离开这个世界……
PART2 活在悲剧里的妈妈 让女儿成了牺牲品
一个人的幸福是无法由他人实现的,但自体虚弱的人会把自己的人生全部压在另一个人身上。
小雨的妈妈就是,她不明白男人并不是自己生命的全部,遭到老公背叛,只是生命中的一段经历而已,她却把这种恨和痛苦一直延续下去。
告诉小雨爸爸是世界上最坏的人,抱着她四处闹,让丈夫身败名裂,甚至,让女儿和自己一起喝农药去死。
可怜的女儿小雨日益枯萎。
除了让女儿站队自己来恨爸爸外,生活中也是以爱之名处处控制女儿:
希望小雨每一分每一秒,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,都应该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。
从上大学到工作,无时无刻在给小雨打电话,女儿没有任何理由不接。如果小雨稍微不接,就会打给女儿身边的人,直到她接了为止。
这份爱让小雨只想逃……
长大后的小雨能理解妈妈为什么会恨爸爸,但小雨不明白的是妈妈为什么要因为爸爸的错而惩罚自己和她?
“妈妈我很爱很爱你,我也知道你很爱很爱我,但你对我最大的爱应该是爱你自己。”
PART3 一个家,三个人,三组关系
原生家庭是孩子的人生起点,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角色和任务,爸爸、妈妈、孩子,3个人,有3组关系:爸爸和妈妈,爸爸和孩子,妈妈和孩子。
其中一个角色缺失孩子会受到负面影响,但只要能得到及时和足够的社会支持,还是能回到正常轨道,但如果其中一个角色缺失,另一个角色又无法胜任TA的角色任务,那对这个孩子来说,简直就是灾难……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没有完整的原生家庭其实并不是给孩子带来心理重创的首因,妈妈的状态和对孩子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。
分享一个奥巴马和他妈妈的故事:
奥巴马很小时,父母就离异了,他的母亲安·苏托洛一边带儿子一边求学。
离婚成为单亲妈妈的安·苏托洛从没在儿子前讲过老奥巴马的坏话,而是告诉儿子,爸爸幽默风趣,多才多艺,关键是,爸爸真的很爱他。
她智慧的告诉儿子:他们三个人有三个关系,爸爸妈妈的关系,爸爸和儿子的关系,妈妈和儿子的关系。现在结束的只是爸爸妈妈的关系,这并不会影响爸爸和你以及妈妈和你的关系。
爸爸妈妈还会一如既往地爱你,甚至更爱你。
正因为安能够在孩子面前这样说和做,儿时的奥巴马避免了在父母之间二选一的内心撕扯,也有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情感空间。
成为美国总统后的奥巴马说,“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(我的母亲)”。
写在最后:
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父母,完美小孩,完美的原生家庭,但是,我们能做的是将原生家庭里的伤害和负面影响尽量降低。
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一个生命无法承载另一个人的生命,我们,都得为各自的生命负责。
这世间所有的智者,都在告诉我们人类一个真理,人生的最高境界,就是要找见你自己。
而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与祝福则是,让孩子成为TA自己。
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